医疗器械创新网

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
已有账号?
医疗器械创新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

又一巨头,落厂苏州

日期:2025-05-17
浏览量:2048

在全球医疗科技版图加速重构的当下,奥林巴斯(OLYMPUS)近期释放的战略动向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这家以光学技术闻名的日本医疗巨头宣布,计划于 2026 年 3 月财年内,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启动内窥镜组装工厂的运营,这一布局不仅是其 "中国本土化" 战略的关键落子,更折射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博弈与协同发展。

01

新 CEO 履新:

战略转型的关键推手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工厂的落地与奥林巴斯新任 CEO 鲍勃・怀特(Bob White)的战略主张密切相关。面对中国市场的复杂挑战——包括国产内窥镜品牌的崛起和“带量采购”政策的压力,这位新任CEO提出了两项核心策略:加速本土化生产与强化医生人才生态建设

Bob White


苏州工厂的落地,是奥林巴斯“中国战略”的里程碑。


早在 2023 年苏州工业园区便与奥林巴斯签约建设首个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基地,初期投资达 6000 万美元,此次启动的组装工厂正是该项目的深化延伸。新工厂将采用 "核心部件日本生产 + 苏州本地化组装" 的模式,通过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品价格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苏州高新区和工业园区近年出台的医疗器械产业扶持政策,包括最高 500 万元的临床试验补贴、生产场地建设资助等,为奥林巴斯提供了优质的政策土壤。


另一方面,奥林巴斯计划通过培训项目提升中国内窥镜医生的专业能力。目前,中国每万人拥有的内窥镜医生数量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导致消化道疾病筛查率低下。通过技术培训和设备普及,奥林巴斯试图在服务端构建护城河,间接推动其设备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渗透。


02

财报背后的危机与转机:

国产替代浪潮下的外资困局

作为全球内窥镜领域的隐形冠军,奥林巴斯长期占据全球软镜市场 70% 以上份额,但 2024年财报显示,奥林巴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0%,至1050亿日元(约6.8亿美元),其在华市场份额从85%的高点逐步松动。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政策导向与本土竞争。


政策层面,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财政部和工信部更要求部分内窥镜品类(如3D腹腔镜)必须100%采购国产产品。市场端,以澳华内镜、开立医疗、迈瑞医疗为代表的国产企业,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迭代的技术,在2023年实现营收增速超20%-50%的爆发式增长,逐步蚕食外资份额。


面对困局,奥林巴斯的应对策略聚焦于新兴赛道的布局。通过与华芯医疗合作推出一次性内窥镜产品线,切入急诊和高风险场景,避开与国产厂商的正面竞争。


03

行业暗战:跨国巨头的中国博弈

奥林巴斯的战略调整绝非孤例。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纷纷将中国市场的布局推向纵深,从“技术输入”转向“本土深耕”,围绕区域产业链整合与技术下沉展开激烈角逐。


以GE医疗为例,其无锡超声大中华区总部暨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项目,以“一圈三中心”为核心蓝图——通过构建超声业务生态圈、创新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及体验中心,试图在长三角区域形成“研发-生产-服务”闭环。


这一布局不仅将高端超声设备的供应链本土化率提升至80%,更瞄准了中国基层医疗市场对高性价比设备的需求,推动技术从三甲医院向县域下沉。


西门子医疗的落子则更具技术野心。其在深圳建立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首次引入DryCool超导磁体技术,使磁共振设备液氦消耗量降低至传统设备的1%,大幅压缩运维成本。


与此同时,该基地与郑州航空港的中部分拨中心联动,构建起覆盖华南、辐射全国的“研发-生产-物流”一体化网络,将设备交付周期缩短30%。这种“区域技术枢纽+物流中枢”的模式,正在改写跨国企业在华供应链效率的基准线。


而飞利浦医疗的苏州布局,则凸显产学研融合的深度。其全球业务服务中心不仅实现了CT球管等核心部件的本土化生产,更与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共建博士后工作站,针对AI影像辅助诊断、低剂量成像等前沿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这种“制造本土化+人才在地化”的双重策略,既响应了中国医疗设备国产化政策要求,又通过技术反哺增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跨国巨头的共同逻辑愈发清晰:通过区域化产业集群降低合规风险,借技术下沉打开基层市场空间,最终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守住战略高地。而中国市场,正成为检验全球医疗巨头本土化创新能力的终极试炼场。


2026年苏州工厂的启动,或许是奥林巴斯中国战略的"终局之战",抑或是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开始。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博弈的交织下,唯有那些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玩家,才能在这场医疗设备的"战国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究竟能否成为孕育创新与变革的核心战场?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医疗器械创新网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