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创新网

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
已有账号?
医疗器械创新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

突发!曾经的“医械黑马”破产、重组!

日期:2025-05-24
浏览量:2199

2025年4月24日,北京市第一人民法院作出(2025)京01破申476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整一案。


2025年5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25)京01破251号决定书,指定北京市海问律师事务所担任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



目前,迈迪顶峰破产重组正在公开招募意向投资人


曾经的“医械黑马”倒下,令人猝不及防……



01

曾经的明星械企倒下,谁之过?


就在2025年5月6日,迈迪顶峰官方公众号还发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无菌双极射频消融钳”系列产品再获突破——两款新规格产品正式获批上市。作为目前唯一获批的国产双极射频消融外科房颤治疗器械,此次产品升级以多样化规格满足了临床个性化需求。


一边是新品持续推进,一边是公司的破产重组。


究竟是什么导致曾经的明星之星,轰然倒塌?


迈迪顶峰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聚焦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房颤)、瓣膜病,开发高品质设备及高端耗材,提供心血管疾病治疗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公司产品管线全面覆盖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和瓣膜病三大类心脏病,10个产品已取得国家药监局/北京市药监局注册证,5个产品取得欧盟CE证书和日本注册证。目前公司产品已获专利172项,国内发明专利28项,海外发明专利19项。在已经取得国家药监局注册证的产品中:4个是国产唯一,3个是国内唯一,1个是世界唯一。


其中,2019年麦迪顶峰自主研制的创新产品“左心耳闭合系统”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批准上市。



在过去的20年里,公司团队在创始人也是总经理孟坚的带领下解决了国内心血管领域多项医疗器械“卡脖子”技术难题,完成了亚洲首例穿刺式二尖瓣腱索重建手术,研发了C-Clip®左心耳闭合系统以及国际上唯一一批用于肺动脉狭窄的支架,填补了中国医疗器械的技术空白,目前该技术已推出第二代版本。


左心耳闭合系统Ⅱ代(C-Clip® Pro)


在取得的各项成就背后,是不断燃烧的投融资费用。2021年1月,公司完成了一轮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估值接近76亿元。这笔融资是当年医疗器械领域交易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曾经也是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争相追捧的企业。



尽管迈迪顶峰在研发和创新层面成绩卓著,但在商业化与营收表现上却未能尽如人意


从财务状况来看,公司的营收情况未达预期,反映出其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研发成本过高、市场推广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约9596万元,负债合计约8025万元,所有者权益仅约1571万元。


创新械企艰难求索背后,是当前行业共同的产业之困。


医疗器械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过程。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临床试验到最终获批上市,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且投入的资金数以亿计。迈迪顶峰的产品从设计之初到上市,经历漫长的商业化周期使得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回报。


02

IPO折戟,

一场中国式创业悲歌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8月8日,迈迪顶峰还正式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并获得受理。资本市场对其充满期待。在辅导备案材料中,迈迪顶峰计划通过IPO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和扩大业务布局。


然而,2024年科创板医疗板块估值回调,迈迪顶峰因营收未达预期终止上市,融资渠道断裂。同年,公司多次被执行,资金链彻底断裂,这成为压垮迈迪顶峰的最后一根稻草。


创始人孟坚曾表示,创业至今陆续投入了4亿元,每一分钱都花在创新上。


据统计,近五年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0%,部分企业甚至高达 50% 以上。


孟坚拥有超30年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行业从业经验,曾先后任职于英之杰、C.R.Bard和Teleflex公司。此外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拥有20年以上医疗器械领域从业经历,均曾任职于全球知名医疗器械企业,拥有丰富的研发、运营和销售经验。


就是这样一支专业的团队,也未能避免公司走向颓势。


这也凸显出当下医疗器械创新网企业现状,医疗器械行业在经历前几年的资本泡沫市场后已逐步冷静,更有业内人士称,当前的医疗器械资本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近年来,医疗器械企业IPO上市之难以成为产业共识,纵观整个A股,医疗器械板块企业只有百余家,尽管近些年来科创板开通以来,有部分企业成功登陆了A股,尤其在科创板,诸如联影医疗、佰仁医疗、心脉医疗、澳华内镜、安杰思、海泰新光、西山科技、微电生理、南微医学、昊海生科等。


但整体看来,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无论是在A股还是港股,上市都很难,近两年来,其实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在冲刺A股过程中最终都落败或主动终止。而在此前,还有不少高估值的医疗器械企业试图港股IPO,但是最终也铩羽而归。


迈迪顶峰也仅仅是行业的一个缩影,近几年IPO折戟的企业比比皆是,上海捍宇医疗、江苏风和医疗、山东百多安、四川锦江电子、杭州键嘉医疗、深圳北芯生命……


而创新企业或许这时候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在IPO受阻时,通过资产优化、合作或并购整合资源,或许不失为一条捷径。


与其困守原地,在观望中错失市场先机,不如绕过IPO,直接落袋为安。毕竟创新器械需要快速进院打开市场,这需要搭建一条完善的销售渠道,但这也是很多创新企业短时间很难完成的事。


迈迪顶峰的破产重组为整个创新医疗器械行业敲响了警钟。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商业化运营、市场推广以及合理的财务规划。


对于行业监管部门而言,如何在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助力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创新械企何时能穿过阴霾,向阳而生,我们一同期待着!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医疗器械创新网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回/顾





返回列表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